杭州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助企减负增信
杭州市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自改革推行以来成效显著,大幅降低企业信用修复的制度性成本,助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杭州市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自改革推行以来成效显著,大幅降低企业信用修复的制度性成本,助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套指南,全部门规范”,助推改革驶上“快车道”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杭州市编制印发《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操作指南》,以“一套指南,全部门规范”,助推改革驶上“快车道”。
在规范修复标准上,杭州市以《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为指引,结合国家部委关于企业信用修复的相关要求,对信用修复方式、办理条件、办理流程等作出进一步明确,梳理形成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程序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信用修复指南。
在规范材料清单上,杭州市结合35个市级部门行政管理职能和现行15类信用修复规则,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对不同信用平台、不同失信行为认定部门需要企业填报提供的38份材料进行去重,精简至3份材料。
在规范办理条件上,按照“便捷规范并重”的原则,杭州市统一企业情况说明模板,明确企业履行处罚义务、改正违法行为和预防再次发生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等必须说明的情况,同时企业可选填行业贡献、社会公益等情况,引导企业合规诚信经营、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感。
“一次不跑,全流程网办”,打通修复便捷“新渠道”
为着力改变企业信用修复线下多次跑、材料重复提交、多平台不同步等局面,杭州市在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App上线“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功能,以“一次不跑,全流程网办”,打通修复便捷“新渠道”。
“一窗申请”解决线下多次跑。杭州市企业信用联动监管平台实现信用修复受理、分发、审批全流程线上运行,以往企业线下开具信用修复证明的局面得以改变。
“一页申报”避免重复提交材料,“一网通办”实现多平台同步。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功能,一次性填报相关数据项,一键申请,多平台修复,不再需要在不同信用平台上重复填写,改变了以往多个信用平台分头、多次申请的局面。
“一处申请、全平台修复”,打通信息壁垒“共享道”
杭州市建立健全信用修复保障机制,打通跨层级、跨部门、政企间“三层壁垒”,以“一处申请、全平台修复”,打通信息壁垒“共享道”。
建立共享机制打通跨层级壁垒。企业登录浙江省政务服务网信用修复“一件事”专窗,可启动多平台修复流程,通过市级主管部门代办,实现跨层级多平台信用同步修复。
建立互认机制打通跨部门壁垒。以“整体政府”理念全面重塑政务服务模式,整合部门服务职能,强化平台集成、机制集成、数据共享,推动部门间信用信息互通,实现修复结果互认。
建立第三方函告机制打通政企间壁垒。企业在官方平台完成修复后,若发现在企查查、天眼查等第三方平台仍然在公示失信信息的,由市级主管部门函告第三方平台,实现政府和市场平台的同步修复。
据介绍,杭州市自推进实施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以来,共有3055家企业提交了5155次信用修复申请,修复审核“一次性”通过率提升20%。企业申请平台从3个压减到1个,填报字段从34个压减到4个,部门审核时间从15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企业跑部门从2至3次压减到零次跑。企业信用修复的制度性成本大幅降低,高效的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新获得招投标、政府采购、评先评优等各类市场交易机会,重振企业发展信心。
下一步,杭州市还将围绕建立健全信用修复保障机制,严格规范信用修复内部工作流程,按照探索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工作机制的要求,编制《信用修复内部安全管理规范》,健全完善信用修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同时,以个体工商户为重点,拓展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覆盖面和受益群体,推进实现线下零跑率达60%。